婚姻总是,一半意愿,一半不情愿


5岁的儿子去学跆拳道,第一次上体验课,信心满满地走到了道馆门口,却说什么也不愿进去,他的放弃毫无预兆。回到家,我悄悄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我只是有点胆小。我笑了,谁不想躲在舒适区里胆小。后来,儿子的另一个小伙伴上完了课,领到了一份很特殊的礼物,是一颗泡到水会孵化的恐龙蛋。儿子被这份从没有玩过的礼物吸引,去请老师也给他一个,并说下周一定参加练习,承诺决不食言。

我相信孩子做得到,因为老师告诉他,以后每一次训练完都会有神秘的惊喜。孩子想要礼物的欲望打败了他的不情愿,胆小的问题就被他忽略了。对于孩子养育,我以前的观念是,如果没有意愿,那不做就好了。可是回想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之路,哪有那么多个人意愿,只是熬不下去的时候,咬牙当成自己的必经之路而已。我恍然大悟,虽说成长是自己的事,但哪一次成长,不是既有意愿,也有不情愿。

有一个女孩说:我留在了婚姻里,可是我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确定。她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变化,什么时候可能变好。也不知道换一个人是不是更轻松,关系会不会更好。关系里的矛盾就在于,既有意愿,又有不情愿;既想留下来,又想离开;既想抓住新机会,又不想丢掉眼前的机会。

于是有人说,我只想问他一句话,他到底还爱不爱我,能不能承诺会变好。当我们的内心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就总想获得他人确认,来让自己更有信心。可在关系里,谁又能给出确定的答案呢?走进婚姻殿堂的信誓旦旦,早就因为生活中的悲欢离合,被遗忘在身后了。即使别人再给我们答案,这又真的是我们内心的答案吗?

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答案,一直充满着矛盾,我们就根本不希望任何一个答案的到来,因为有选择就意味着不完美。这时,任何人的劝解、安慰和保证,对自己也无济于事。如果这时有人问你:你到底是爱他还是不爱他呢?不爱他如何又离不开他?爱他为什么又会犹豫呢?我们的心里也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许爱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办法用理性的大脑去分辨清楚。

有人说,一段再美好的婚姻,也会有两百次想离婚的想法和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只要抵消掉了那些不如意,还剩下很多很多的美好,那么这份婚姻就是幸福的。对于关系里的人来说,或许每个人都知道,过去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如果过去我们能在想要的方向里努力多一点,现在的爱可能就更贴近我们的意愿多一点;如果现在我们能更尊重自己的内心多一些,未来就会更多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有些关系里的人分分合合,关注的焦点永远在过去和未来,却看不到眼前正发生的变化,才是让对方爱多一点或少一点的催化剂。不是确定了对方爱不爱,自己才可以投入多少爱,不是确定了自己爱多少,才决定是否留住一段关系。人生本就是一段未知的旅程,唯一可做的决定是自己如何面对这种不确定。每一份婚姻里,我们和对方都是既有意愿,也有不情愿。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不是揣测人心,而是塑造未来。

亲密关系的公平在于,不管我们带着什么样的经历走到这里,不管经历带给了你什么样的问题,完成对自己的修行,才能实现人生的幸福。恋爱和婚姻,总会时不时的为你出个考题,提醒你所有可能的不确定。而当你面对这些不确定,不再以别人决定,来左右自己的选择时,你把自己的行为无限靠近自己内心的期待时,你就会迎来生命里从未有过的安稳。

一个稚嫩的水手要出航时,总希望万里无云,风平浪静。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水手,即使面临外面波涛汹涌,在他心里也是风平浪静。当我们从追问确定,到时接纳不确定,敢于面对这些不确定时,一个人就真正成熟了。在婚姻里,没有人能给到标准的答案。唯一决定我们能过什么样生活的,是我们面对这种不确定性的能力。

婚姻里,哪有一定会给你幸福的人,只是那些勇敢的人会选择带着不确定往前走。这种内心的不确定,别人无法轻易理解,只能自己满足自己。婚姻总是,一半意愿,一半不情愿。就像那个为了礼物才参加训练的小孩,可能自己的内心非常不情愿,又可能拗不过自己的内心,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全部的训练。意愿是吸引着我们向前走的欲望,不情愿又是让我们去内关注体验的重要节点。就好比一辆车的油门和刹车,在不同的时刻发挥各自的作用。

爱情就像一块美玉,当我们想得到它时,就不会在意上面的瑕疵。婚姻就像半成品,唯有两人共同打磨,才能发光发亮,温暖和滋养彼此。

加缪说,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或许你永远都在犹豫,但也可以学学5岁的小孩,如果你很想在不久的将来收获一份婚姻的特别礼物,现在就应该不断参与爱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