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分手是一个人的事,
把分手说得如此潇洒的人,
也许有欲盖弥彰之嫌。
1
一段关系的结束,往往牵扯着过去的痛,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费尽周折又回到原处的,大有人在。我想,一次分手全套,大多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先从想法开始。在亲密关系中,每个人都曾动过分手的念头。一位金婚夫妻谈到婚姻时,也说到自己曾有无数次想过要离婚的想法。小到对一件事的不满,大到对一个人不满,对一段关系的不满,都会动摇两人在一起的初衷。
有的人,厌倦了婚姻里的乏味和平淡,日复一日的日子让人渐渐无感,离婚的想法在暗处骚动,似乎这蠢蠢欲动的心念反而能给ta一丝鲜活;有的是关系出现了第三者,这第三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工作、麻将,甚至是一款手游,对亲密渴望而不可得的恼火与无奈,让人幻想着另一段关系的可能;再有,一人走得快,走得远,另一个人慢下来甚至停滞不前,两人距离越拉越大,其实这样的关系已然是一个分开的状态,维持表面的和平让人痛苦不已……
2
但是,想分手的人很多,能提出分手的却是少数,因为想法大多是一时冲动使然。但当你开始思考分手这个想法的现实可行性时,这就意味着你进入了分手的第二阶段。
首先,你可能会从关系里抽身,以一个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关系。这样做的目的是,看看在关系里你的不满,是单就这个人造成的,还是无论与哪个人在一起,你都会不满。如果是前者,离开能让你解脱。
但若是后者,就说明分手并不能解决你的问题,因为你对这段关系的不满也许来自早年关系残垢的余留。也就是说,你不满的并不只是此刻站在你身边的人,也是早年在你身边却没有正确对待你或不在身边你却希望ta在身边的那个人。若是一味通过分手来逃避,你永远都逃不出愤怒的魔掌。所以,不断地在当下的关系里去核对你的不满,或许可以改善你的亲密关系质量。
举个例子,一个从小在妈妈期望里长大的女孩,对期望既渴望又害怕,渴望是因为满足了妈妈的期望后,女孩可以得到妈妈的关注,害怕的是满足不了后的妈妈的失望。事实上她心里也有一个期望,期望妈妈可以看到真实的自己,但女孩的期望是被堵住的,无法言说的背后是无尽的愤怒和哀伤。
女孩长大了,同样地,她在亲密关系里无数次地体验着被期望的满足与愤怒,无论这个男友是谁,她都会觉得自己是付出的那一方。如果她发现她对男友的愤怒实际上是对妈妈的,或许她会有所改变。
比如,当男友提议说,我们今晚在家吃饭吧~若是以前,女孩会想,男友的意思是要我在家做饭,瞬间地,女孩把男友的一个提议变成一个按在自己身上的期望,然后很快地说:那我去买菜,你想吃什么?看似开心的附和,其实隐藏着委屈和不满。不过,这时候的女孩顿了顿,说:你的意思包括一起做饭吗?男友呵呵地应着:当然,都一起。
这样做,便是在现在的关系里修复过去关系的残缺,看似点点变化,内心的风景已大为不同。但若是现在的关系无法接纳你的改变,我们继续讨论分手。
接下来,你需要思考的是,分清楚要讨伐的对象,简单地说,就是事人之分。如果是事情让你不满,我们就就事论事,事情经双方协调达成一致,不满也就过去了。但如果是这个人让你不满,你把他定了性之后,那么不满就会不断积累,因为你深知改变一个人难于登天,直到想要分开。
比如,当ta听从妈妈的建议,借一笔钱给他弟弟买房,这是不是意味着他就是个妈宝男?比如,当你想要旅行,他无法陪你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他就是一个工作狂?再如,当你想要给孩子好的教育,而他无力负担,是不是意味着他就是一个无能的人?
不过,为了避免滥杀无辜,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事的问题,总让我们犹豫不决。
最后,你要思考的是,你是否能承担分手的后果,这是更接近现实层面的考量。比如,你是否可以应付一个人的生活,包括经济上的开支和精神上的空虚和寂寞,如果你有孩子,孩子的问题你如何打算?如果你们有共同的财产,如果处置是你满意的结果等等。
3
如果以上的问题都想清楚了,分手就进入第三阶段,即提出分手。此时,我们碰到了一个困难,即顶着可能伤害对方的压力,分手两个字,含在嘴里,怎么都张不开口。或许是在我们潜意识里,把分手看得过重,以为分手就是永别。
在抵消我们内心对分手的夸大想象之后,我们也许能正视分手,终于跟ta摊牌。摊牌后,有2种结果:一是对方同意,二是不同意。
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对方的不放手竟让我们有些窃喜,因为挽留,所以我们是值得被爱的。我想,每一个要离家出走的孩子,都隐隐地渴望着有人叫他回家,这是对他的呼唤。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心软,两个人重归于好,又展开新的一轮的重复。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对方若放手,也会让我们心有不甘,反而觉得自己是被他抛弃的那个,于是又求复合。可见,无论对方怎么做,我们都无法分手,这恰好证明我们可能还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分手,然后又回到分手的第二阶段,思考。
4
所以,完成分手的最后一步是,当你得知另一人也放弃这段关系的时候,你留下了伤心的泪,但前进的脚步没有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