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外派员工而言回国最值得高兴的事情之一就是终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面对已经退休的父母,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在埃里克森的理论中,退休后的父母处于自我完整对失望的阶段,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作为儿女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父母完成这个阶段,从心理上可以享受退休后的生活呢?
怎么让一个老人安享晚年生活,这不仅是儿女的问题也是社会的问题,同样也是老人自己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的社会在很长的时间里片面强调一个人的社会价值,贬抑人的自我价值,以为职业就是人的生命意义,找不到工作的人似乎生命的意义就是空白。在人的内在价值构架中,也认为人的价值是可以用公众标准来衡量的,对社会无用的人就是社会的负担,这些都会造成老人退休后的失落。当然,从心理学来说,人是生活在一种关系层面中,人是关系的产物。那么父亲退休后,失去的不仅仅是工作,也失去了一种人际关系。你可以帮助父母再建一种关系,如去老年之家,群众团体,参加街区活动等,这样,老人可以获得新的人际关系,也获得一种归属感。
要人懂得职业生涯只是自我生命的一部分,不是全部有时还真不容易。西方文化强调自我,认为自我生命意义有很多,职业只是为了吃饭谋生,生命的自我实现,存在的快乐与职业无关,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友情爱情,以及自我对生命的理解、觉知有关。这也让我想起我的那些外国老师,我特别敬佩这些老师,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授心理学知识,而这些外国老师中,年龄最长的是九十三岁,那些六、七十岁的老师基本会说“我是年轻的老师”。他们常常跟我们这些中国学生分享,他们来到中国,不是为了职业或是谋生,更多的是喜欢这个神秘且高速发展中的国家,他们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分享的喜悦来到中国。他们的生命价值与职业无关,他们即使很老很老了,依然能带着孩子般强烈的好奇心探索未知,并且在分享中体验生命的喜悦。
如果你的父亲能理解过去的生活只是活在一种职业的外壳中,脱去职业外壳才是真正的自我生活,那么他要摆脱失落感就容易了。孩子们可以变通的做法是故意表现出需要父亲的帮助和建议,表现出儿女对父母的依赖,让他们心中感觉自己的重要,被需要。渴望自己有存在的意义,这也正是那些退休的老人自愿为孩子带孙子,乐于公益事业,养小动物的心理原因。
而我们的社会建立一种更加人性化的人文环境,及社会对人的合理的回报机制,才能彻底地让退休的人自如地享受生命成熟后的自由和美丽。
本文转载自网络,著作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和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更正或删除有关内容(邮箱:admin@eapchin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