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伯特•斯滕伯格
爱情三角理论
罗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1986,1987)对爱情进行主题研究,认为三块不同的基石能够组合成不同类型的爱情。
爱情的
第一个成分是亲密,包括热情、理解、交流及分享等特点;
第二个成分是激情,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点;
第三个成分是承诺,包括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
在其理论中,这三个成分被看做两人分享的爱情三角形的三个边。因三个成分强弱的不同而出现无爱、喜欢、迷恋、空爱、浪漫的爱、友伴的爱、虚幻的爱和圆满的爱等不同的关系类型。虽然三元理论所清晰限定的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如此泾渭分明,但它为我们研究和理解不同类型的亲密关系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框架。
2
莎伦•布雷姆
亲密关系的在相互吸引和理想化
美国心理学家莎伦•布雷姆等也著有《亲密关系》一书专门讨论亲密关系。其中作者们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力量和研究成果,探究了长期以来诗人、剧作家、哲学家,乃至医学家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论断。
作者们认为,亲密关系的发生是从相互吸引开始,然后在认知中将伴侣理想化,再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产生相互依赖的一个发展过程。
具体来说,“亲密关系开始的第一大步总是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吸引,接近某人的渴望。吸引开启了发展爱情的可能性。而且吸引受到相像的强烈的影响,有着相似背景、个性、外表吸引力和态度的人们更有可能彼此吸引。”(布雷姆)人们经常以一种积极的幻想尽可能好地描述自己的伴侣。这种“幻想”混合了对伴侣的现实人生和完美伴侣的理想化看法。他们并非忽略伴侣现实中的真实缺陷,只是认为这种缺点没有别人所知的那样显著。积极的幻想将伴侣理想化,所以人们对伴侣的判断比伴侣对自身的判断要更为积极。总之,浪漫伙伴的理想化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更大的满足感、爱情、信任、更为持久的关系等联系在一起。
3
麦基卓与黄焕祥
亲密关系发展5阶段
麦基卓与黄焕祥(2007)合著的《懂得爱——在亲密关系中成长》一书也就亲密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并提出亲密关系环形发展的五个阶段,分别是浪漫期、权力争夺期、稳定期、承诺期、共同创造期。在权利争夺期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冷漠、超越、分离等偏离状态。
初期阶段(浪漫期和权力争夺期)的特征是充满能量(热情、着迷、性兴奋和愤怒),后期阶段则较平静、满足。初期阶段的伴侣对彼此的了解不多,越来越亲近的特征是越来越了解自我和他人。随着了解增加,亲密的可能性也增加;在袒露、脆弱、好奇与承诺中,双方就能建立成熟稳定的关系。
五阶段学说
也有学者根据时间的发展顺序和家庭结构的变化,把婚姻关系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阐述。他们认为一对夫妻的关系并不是常年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年岁动态发展着,一对夫妻从结婚成家,建立婚姻关系,生儿育女,子女成长与分离,夫妻关系逐渐演变,从形式到本质上均在发展和变化:
· I、婚前阶段:一对男女经认识、交往而决定结婚,在婚前这一段暂短关系,称为婚前阶段,也是所谓的恋爱交流阶段。这阶段的任务是试探、观察彼此的感情反应,同时也研究彼此的性格是否相配,是否是理想的婚姻对象。
· II、初婚阶段:夫妻结婚后开始婚姻关系,共同过夫妻生活,此阶段的心理课题是:开始建立夫妻亲密的情感关系,性关系开始,建立夫妻新角色,逐渐与原来家庭脱离,建立自己新的家庭,此阶段常见的问题是婚姻适应问题,建立起彼此同意接受的丈夫与妻子之间适宜的关系与角色。
· III、生产子女阶段:妻子怀孕生孩子,家庭增加新成员,夫妻须学习容纳新的成员,养育婴儿,由原来的一对夫妻变成父母角色。此阶段常见的心理困难是夫妻在实际生活上或心理上还没有准备好做父母,难于负担起做父母或养育婴儿的责任。
· IV、养育子女阶段:此阶段是夫妻生活发展经历中时间比较长,富于变化的阶段。随着孩子的长大,夫妻得随时学习如何适当地养育与管教子女,夫妻如何协调他们彼此的养育管教方法,此阶段经常会出现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态度不一致而产生矛盾。
· V、子女分离阶段:当子女逐渐长大,结婚成家,相继离开父母,家庭也就进入子女分离阶段了。这时有些父母,自己心理上不习惯于独立自主,不允许已成家的子女逐渐脱离父母,自谋独立。有些夫妻向来关系不好,一旦子女都离家后,其夫妻关系也就随之恶化,严重者到分离,结束其婚姻关系。
· VI、婚姻后期阶段:当所有子女都离开父母而成家生活后,家中只剩下夫妻俩人,恢复其当初的夫妻俩人的生活,也称为“空巢期”。在此情况下如何过无子女、单独夫妻俩人的家庭生活是一个新课题。
· VII、婚姻终尾阶段:当夫妻逐渐进入老年以后,躯体、生理、心理各个方面逐渐老化,如何适应人生与家庭的终尾期,调节生活的方式与韵律,继续享受人生,是此期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