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冲动、刻板…… 会伴随我们一生吗?


很多时候,心理学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性格、接纳自己真实的样子。 但你有没有某一些瞬间,特别讨厌自己的性格,很想改变? 比如你是一个很内向的人,但是你不得不要上台做一个重要的报告。在台下准备时,你可能就已经紧张得不行了,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上台后,看着无数张面孔,大脑一片空白,说话也会结巴…… 实际上,像演讲、作报告这样的场景,需要我们变得外向些,更好地陈述自己的想法。 而如果你是一个很容易冲动的人,也会很想在某些时候让自己表现得更稳重些。 当这些需要出现时,我们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性格吗?怎么改变,困难吗? 现在便将为你揭晓改变性格的有效方法!

 注:在本文中,用性格这一词汇代表心理学中的人格,每个人身上较为稳定的特质。

 01 

话题1:上学还是工作?这个选择可能会改变你的性格

成长过程中是否有某个看似不经意的选择,会改变我们的性格呢?
德国 11 位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有趣的研究:上学还是工作?这个选择可能会改变你的性格。
他们抽取了有代表性的 46 所德国中学,连续 6 年调查了其中的 2095 名学生 —— 在十年级(2006-2007 ) 6 年后,分别评估了这群学生的职业兴趣取向和大五人格特质。
注:大五人格特质,是心理学中最常用的人格测量工具,包括五种(如下表)。

结果发现,选择继续求学和选择工作的两类年轻人,他们的人格发展有很大差异。 具体来讲,毕业后选择进入职场的人会变得更有责任心,但是创新精神和创业兴趣就大大减少了。 
研究者们解释道,在很多职业培训中,大家都会遵守规则,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靠谱的同事;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加服从领导,而不是独立创新。 因此,相比于搞学术科研的人,职场人的创意和兴趣都会渐渐磨灭,更学会服从和遵守规则。 同时进入职场后,不能经常性地换团队了,他们可能会频繁地与不那么满意的人接触,于是他们体验到的社交会少了一些轻松愉快,而多了不少艰苦,这反过来可能影响他们对他人的态度。
(注:虽然德国和中国的国情不同,中学后是否继续求学所代表的意义也截然不同,但是这个研究仍对我们有所启发,在人生的一些重要转折点上,你的选择可能会改变性格!)

 02 

话题250 年间性格的变化

看着自己的父母们,你也许会好奇,年过半百的父母从小就是这样的人吗? 我们也许有更直接的好奇:我现在不擅交际,50年后我还是这样吗?

 

在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心理学家们跟踪调查了 1795 人,探究在 16 66 岁这 50 年间,他们的性格变化程度。 结果发现,我们的性格在一生之中都有相对稳定的组成部分。
研究者认为,性格具有连续性,不会发生突变,而且人们也会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环境,从而减少暴露在可能会改变自身性格的环境中,进而提高了稳定性。

 然而,研究者也发现,人格具备可塑性。例如,年龄的增长会让我们变得更随和,在投入事业中时会慢慢培养我们更多的责任心,一段亲密浪漫良好的关系会让我们的情绪更稳定……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被新的环境、新的关系改变,只不过这种改变是逐渐发生的,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发现自己性格出现了变化。

 03 

话题3:如何主动改变自己的性格?

性格既然是可塑的,那我们是否可以主动改变自己的性格呢? 最近,有心理学家通过一个 15 周的实验调查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仅仅有想改变的愿望是不够的,想要真正的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可能需要行动起来。 这和你的想法一致吗?
研究者们在两所大学里招募了一群学生,让他们每周对自己的性格进行自我评估。
同时,所有学生都会接受到一份挑战的清单,要对自己的性格进行改变。接受挑战的人,需要完成一些具体的典型的行为。例如,内向的人接受的典型外向型挑战,便是把自己介绍给新的朋友
这些挑战分为容易、适度、困难等不同难度,例如:

专注方面的简单程度挑战 —— “整理你手机主屏幕上的应用程序图标
情绪稳定方面的适度程度挑战 —— “至少花一个小时搭积木;
责任心方面的困难程度的挑战 —— “自愿成为项目的负责人”……


15 周的时间里,他们每周都要完成一个挑战并做性格评估。
结果表明,那些真正完成了挑战的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性格,例如内向的人变得外向些了,冲动的人变得更加沉稳了。但仅仅接受挑战、有想要改变自己性格的想法,并不会真正改变性格。       

 所以啊,期望改变和制定计划都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做点什么。

 写在最后 

 

我们每个人的性格都是 自由的,不存在绝对的内向和绝对的外向,可以尝试认识新朋友,让自己变得外向些;可以尝试静下心来搭积木,让自己变得沉稳些。 当发现可以控制自己的性格时,我们也会更容易接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