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的重要亲人不久前过世了,这给她带来一定的创伤,再加上学业、情感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陷入失眠、抑郁的状态中,近期情况好很多。作为朋友,我不知道如何可以让她好起来,我该如何安慰她?
通常会有这样一种状况:我们总想让她赶紧好起来,赶紧从痛苦中脱离出来,劝她想开点,不要再继续陷在悲伤中。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她悲伤依旧,你倍感无力。
有两个误区是你需要走出的:悲伤、赶紧。陷落在“悲伤”中,是她必须经历的阶段;而经历这些需要时间,她无法如你所愿地“赶紧”好起来。
重要他人的逝去,与恋人的分手,失去一份投注很多心血的工作……这些事情都叫失落事件。每个人在经历失落事件后,都会经历一些阶段。最广为人知的失落理论是Kulbler-Ross提出的五阶段。
现在不妨来拆解一下她的情绪。从头到尾,你的好朋友需要经历五个阶段:
1、“我不相信!”
她拒绝接受既成事实,总是跟你说“我不相信!他还没走!”
这事实上就是第一个阶段,“否认阶段”。
每个人在遇到重要他人离开的事件时,第一反应都是“我不相信!”“这不可能!”因为昨天他还在身边,为什么现在就不在了?我们不需要去劝服她接受现实,只要让她好好去经历自己的不相信就可以了。
2、“我无法接受!”
她会时不时地冒出这样的怒吼:“为什么要离开我,我不能接受!”甚至声嘶力竭地喊叫道:“你不是说要照顾我一辈子吗,为什么现在就抛下我?”
这是失落事件后会经历的第二个阶段,“愤怒阶段”。这个阶段的自己会对逝去的亲人有很多情绪,觉得他/她不能就这样走了,却完全不顾及生者的感受。
3、“如果……”
在喊叫与嘶吼之后,她会安静下来,总在念叨:“你如果不能回来,是否可以在梦中和我相见?”或者如果是失恋的失落事件,我们一般会对对方要求:“如果情侣做不成,我们是否可以做朋友?”
这属于第三阶段,“讨价还价阶段”。我们没办法接受一下子失去对方,希望这个过程可以慢一点,我们还可以抓住一部分的对方。这个阶段也很重要,表示我们已经开始松动,慢慢做着准备要面对失去对方的事实了。
4、“都是我的错!”
在经历悲伤的整个过程中,潜伏着一种不易觉察的情绪——内疚感,会责备自己没有在亲人活着的时候好好爱他、没有好好保护他,甚至责备自己抛弃了死者。
或者在恋爱中,会开始责怪自己在关系中做的不够好,是自己推开了对方。
在否认,愤怒,自责等情绪交杂出现之后,她可能拒绝再开口,只是沉默、沉默。这种极度的悲伤和绝望,其实是为真正接受重要他人的离开,做好了最后的心理准备。
此时进入第四阶段,“抑郁阶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她正在经历彻底的悲伤和绝望,她也知道离开的ta是不可能再回来了。这个悲伤的阶段是需要好好去经历的。充分地经历这个悲伤,会让这个失落的空洞慢慢愈合。亲人或朋友需要做的,就是在身边的支持和陪伴,不需要急着拉她出来,给她安全的时间和空间好好去经历这个阶段。
5、“哦,他走了。”
在经历过最重要的抑郁阶段,让悲伤充分地释放以后,她会平静地说出:“哦,他走了。”这样的话,那也代表着她真正接受亲人逝去的事实了。
这就是最后一个阶段,“接受阶段”。以后,她会试着开始过没有这个亲人的日子。
无论你愿意承认或面对与否,面对重要他人的死亡都是要经历这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抑郁)、接受——其实不只是死亡,应该说是生活中大大小小关于“丧失”的事件,都会经历过这样的五个阶段。当然,未必每个人都会按顺序走过,也可能几种情绪会交替或反复出现。而且,这五个阶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人走了几个月,有的人走了几年,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我们能顺利地走完这五个阶段,到最后真正地接受了亲人逝去这个事实,并不会真的让我们和亲人就此分隔再无干系。相反,我们会觉得逝去的亲人还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爱包围着我们,让我们对接下去的生活充满希望。
你说,你的好朋友经历了长时间的失眠和抑郁,这都是她需要经历的阶段。最终能否从悲痛中复原,关键的是有没有允许自己充分去经历所有的情绪。不去经历这些阶段,无异于把在眼眶打转的泪水再收起来。没有宣泄,那些不好的情绪,可能更加“淤积”——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如果允许它自由流动,就像洪峰一样,来了又走,反之就会伺机反扑或者以别的方式四处流窜。
分析了这么多,希望能够帮你走出误区。最后是给你的建议:其实不需要做太多,甚至不需要发声。只要让她的眼泪好好流淌,而你,在倾听和陪伴的同时,适时地递上一张面巾纸,就是最好的安慰。
“此时无声胜有声”,即使静默无声,只要你在,她就不会无依无力。请用你的陪伴,等待她的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