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自救”手册丨没有动力的倦怠期,该如何恢复能量?


每周总有那么1234567天不在状态,除了躺尸当咸鱼,只想双手一摊,啥事不干。


早上回到公司,明明还有很多工作,但脑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塞住似的,就是转不了。


别说干活了,连摸鱼都不太感兴趣,屏幕上的文字像是流水过脑子,看了但又没完全在看。


脖硬腿僵,腰酸背痛,明明也没干什么体力活,一天下来心力交瘁,生怕自己猝死当场。


回到家,身体累得像散架,就连躺着追剧、玩游戏,也不香了,常常看着就迷迷糊糊地睡过去,醒来后头晕脑胀。


职业规划、健身目标明明计划了千百遍,但拖延症一发作,浑身每个零件都像生了锈,吱嘎吱嘎,只响不动。


……没兴趣。没感觉。没想法。

生活失去了激情,失去了热爱,失去了好奇心,自己仿佛是一个失去发条的玩具。


你照了照镜子,看看双眼无神的自己:


确认了,就是一条咸鱼。


但你摸摸自己的心口,你,真的,甘心做一条咸鱼吗?


当然不是!


咸鱼,也要自救!

#01
咸鱼期的你,究竟怎么了
想要摆脱咸鱼期,就要搞清楚“咸鱼期”究竟是什么。

1.咸鱼是佛系吗?
NO,NO,NO!
佛系青年的心态是平和的,跟咸鱼大军们焦虑又茫然的状态相反。

咸鱼期的“不想干”并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要放弃”或者“想休息”,而是一种身心冲突的矛盾体:


理智知道自己不应该懒懒散散,但是提不起精神去行动。


身体明明没有做什么劳动负荷,但总觉得疲惫,动动手指都觉得累。
没错,你已经进入了倦怠期。


或许你可能这么安慰自己:


睡觉也是养生,不如就多躺躺咯。


恭喜你,你马上又要进入第二个认知误区了。


2. 躺尸≠休息


休息是可以提升精神和体能的,但是倦怠期你感受不到精力在恢复,它就如同黑洞一般,源源不断地吸走你的精力。

如果没有能动性技巧的辅助,个人很难在自然状态下摆脱倦态期


那问题又来了,好麻烦啊,我不管它不行吗?


不行,倦态期最致命的地方在于,除了客观上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荒废了人生,还在于它的矛盾性:


咸鱼并不是真的想当咸鱼。


他们一方面知道躺尸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因为拖延使问题严重化,但另一方面,也实在提不起精力去处理问题,精神与生理的矛盾使得倦怠期的痛苦更深一层。

 

那倦怠期是怎么来的呢?


倦怠期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都不一样。


过度思考,连续性重复劳动,对不满现状,但又无力改变……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无法掌握自我命运的无力感,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


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后,才找到摆脱倦怠期的核心思路:找回掌控生活,掌控自我的感觉。

#02
摆脱咸鱼期方法一简式冥想

因为精力缺乏,所以不能给咸鱼们很高难度的回血建议,要从最简单的开始。


倦怠期并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它是长期处于负面状态形成的局面,所以要想脱离这个状态,也需要一个由身到心慢慢调节的过程。


那咸鱼们最擅长的是什么呢?


发呆。


升级版的发呆,那就是冥想,我们需要的是有节奏,有技巧的发呆。



小伙伴们或许都知道,冥想来源于印度瑜伽,它要求冥想者将心、意、灵完全专注于在原始之初中。


但这样的冥想要求对咸鱼的要求太高了,咸鱼只会躺着。

所以,今天要提的是冥想咸鱼版:


Step1:平躺在床上,闭上双眼,伸展四肢,让自己的身体完全放松,仿佛置身于轻飘飘的云朵上。


Step2:让我们放空大脑,清空杂念,想象自己的身体漂在水上,随着深长的呼吸起伏,随意飘荡,任意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但是不要睡着。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跟我平时刷视频、发呆没啥区别啊。

当然不一样,不论是刷视频,还是睡前想东想西,都是一些消耗性的活动,只会加重精神上的负担和能量的损耗。


但这种简式冥想,耗氧量和能量不但远低于我们玩手机的娱乐行为,甚至少于平常的休息,能够帮助缓解肌肉紧张,调整疲惫的精神。


有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冥想可以增强我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

当你保持不睡的状态,就会给到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们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状态。


消除疲劳,是增强我们对身体的控制感第一步。


简式冥想,就是那么简单。

#03
摆脱咸鱼期方法二给生活加多一些刺激


在初步夺回身体的掌控权之后,就可以考虑做一些更猛的,更刺激的事。


这里的刺激不是别的,而是指刺激大脑皮层,增强大脑活跃度。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一下,帮助刺激大脑的好东西:内啡肽。


它还有两个别称:“快乐荷尔蒙”和“年轻荷尔蒙”,听名字就明白它的效果了,它能让人感到欢愉和满足,增强免疫力系统,缓解失眠,帮助人减少压力和不快。


但想要得到内啡肽并不容易,不是你想它来就能来,想要得到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


“跑步者愉悦”现象,就是内啡肽效应。当我们进行了长时间、连续性的、量较大的运动后,肌肉内的糖原就会用尽,只剩下氧气,脑内啡就会分泌。


所以,别老是整天宅着,身体动起来,跑步、骑行、游泳、跳舞都是内啡肽的神助攻。

适当的刺激也能促进内啡肽的分泌,这也能解释很多人为什么那么爱吃辣。


辣其实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痛感。为了平衡这种痛苦,人体会分泌内啡肽,同时,它会在人体内制造类似于快乐的感觉。


衍生到生活的其他领域,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有点害怕但有挑战性的活动,例如攀岩、过山车、冲浪等。


这类活动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快速提高肾上腺素,活跃大脑,振奋精神。


而且完成一些有风险性的活动会极大地获得成就感和掌控感,克服恐惧本来就是强大的证明。


冥想与急性活动一静一动相结合,逐步递进,能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倦怠期的脱敏。


但这两种方法也是治标不治本,倦怠期是长年累月的形成,我们也要培养生活习惯去长期对抗。

#04
摆脱咸鱼期方法三合理化期待值


你够不够积极,取决于人们对行动目标的评价和行动结果的期待值。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曾提出的期望理论公式:


M=V*E


M:个体的积极性


V:目标效价,就是我们对成过的重视程度。


E:期望值。

维克托•弗鲁姆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某项工作,是因为这些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换句话说,我们有没有动力去完成那件事,取决于结果的价值评估和完成这件事的可能性(期望值)。


通常来讲,期望值越大,积极性越强。但是,过高的期望值会使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就行动,这会让我们的行动失败率上升。


高期待值下的失败,会加重我们的心理负担,感到很挫败,甚至长期处于自我否定的状态,感觉做事毫无价值感——倦怠期,也就随之而来。

虽然我们无法控制事情完全如我们所愿,但可以调整自己的期待值。


调整期待值并不意味着要降低期待。


因为单纯降低期待值,它往往只是变成自我劝解,洗脑自己对任何事情都不要抱有期待,学会失望,这种方式只会让人更萎靡,感觉更“丧”,更没有动力。


1.满足式调节期待值


我们可以学会设定时效性目标,例如,每天必须跑步两公里。


时效性目标相当管用,它很具体到每个动作,而且能很快得到结果的反馈。


接着我们设定成功标准和奖励机制,适当的奖励会让我们的成就感更强,当我们完成了一个时效性目标时,可以奖励自己完成了一份小礼物。

2.分解式调节期待值


分解期待值,就是将期待分解成一件件小的事情,这也是一种有效调节期待值的方式。


让期待值变得更有明确,更能估算,即使在这过程中有些结果让你失望,但总有一小部分的期待能被满足。


比如,如果我们期待成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这个期待很好,只是我们要达到这个目标是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能不能坚守住本心坚持下去,我们很难确定,但是我们可以将大目标分解,然后去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

第一步

每天完成一千五百字练笔

 

第二步

一周内完成一个小短篇

 

第三步

完成一篇十万字左右的中长篇小说

 

第四步


在网络平台发表,出书


多层的期望能够让我们的理想拥抱实现,这样你就知道下一步做什么,而不是困在某个局面里原地打转,不断消耗自己。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真相后依旧热爱生活。


每一条努力自救的咸鱼,都是生活的勇者。
为自己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