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沟通,别摔杯子


 好好沟通,别摔杯子

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最厉害的工具

  

成年人,在身心俱疲的生存竞争环境中,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反应?这对每个人都是一门必修的功课。

 

情绪是怎么产生的?

日常生活里,你一定有这种经验,爬山时,突然看到草丛里有一条蛇,你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向后跳,因为怕蛇咬。

 

这就是刺激进入视丘后、直接到达杏仁核,进入情绪中心作出的即时反应。在向后跳的过程中,讯息又会被送到前脑去,前脑告诉你不要怕,于是你会继续往前走。

 

也就是说,当刺激来临的时候,我们会先做出一个反应,万一这个反应是错的,大脑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进行矫正,这就是情绪产生的机制。

 

那么,情绪为什么难以控制?因为连接理智和情绪中心的神经通路,其粗细和成熟时间都不同,而情绪对理智的控制更强。

 

所以,你一定要注意,小不忍则乱大谋。

 

▍情绪是改变大脑最快、最厉害的工具

 

情绪的关键期是5岁(分析人的情绪,和心理一样也需要回到童年)。

 

注意,大脑情绪发展的关键期很短,孩子必须要有适当的情绪刺激,长大后才能感受到这些情绪。因为大脑神经回路只有经过频繁活化,临界点降低之后,才能更容易被活化。

 

举个例子,二战时期,罗马尼亚的独裁者曾说:每个妇女生5个小孩,生下来养不活没关系,交给国家,国家的教养院替你养。可教养院的孩子很多,护士很少,孩子们并不能得到很充分的照顾。后来罗马尼亚经济崩盘,国家养不起这么多人,就让欧美国家的人来收养。结果发现,当这些孩子回到正常环境以后,没有办法改变他过去不好的习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与养父母的关系和与陌生人一样。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大脑情绪发展的关键时期。

 

研究还发现,大脑皮质的成熟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加速:一个被鼓励进行自我控制的孩子,在情绪上,要比没有人管教的孩子更成熟。不断刺激大脑内抑制杏仁核的细胞,会使这些细胞更加敏感,并且更容易激活,从而避免发脾气。

 

此外,童年时受虐,也会影响大脑的发展与功能,比如受虐儿容易自杀,功课记忆力不好等。

 

总之,每个人都是过去经验的总和。

 

我们今天的情绪其实跟小时候的情绪有关,是过去的经验造就了现在的自己。

 

没有人能使你不快乐,除了你自己

 

情绪是认知对情境的解释,并且操控在你自己手上。

 

这意味着,任何事情都取决于心态,改变了心态,就改变了生命。

 

有这样一个实验:

 

1960s,克伦威尔大学的学者们征求受试者到心理系来做实验,给20块钱,打一针维他命A,来测试维他命A对于他的帮助。实际上,打针的时候,针管上贴的是维他命A,打的却是肾上腺素,引起的生理反应包括:瞳孔放大,手心出冷汗,心跳加快,膀胱失禁等。

 

打完针以后,测试者到休息室休息20分钟。其中一间休息室里的受试者,说心情很好,虽然挨了一针,但是等一下有20块钱,要带女孩子吃大餐,还可以请她看一场电影,也许还会有点儿钱剩下来,给她买个小礼物,所以很开心。

 

另外一个房间的受试者暴跳如雷,说怎么搞的?要等这么久?以为20块钱可以买我这么多的时间吗?等等抱怨……

 

后来,在情绪测量表上,第一个受试者很高兴,便把情绪解释成兴奋到手心出冷汗,兴奋到心跳加快。第二个受试者因为在生气,因此把同样的生理反应解释成愤怒到手心出冷汗,愤怒到心跳加快。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情绪是认知对情境的解释。因此没有人能够使你不快乐,除了你自己。

 

所以,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的心态,特别是学会感恩。要知道,人若感恩,绝对不会有忧郁症的。怎么治疗忧郁症?就是晚上睡觉之前让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三件值得感恩的事情,这样就会慢慢改变患者对于事情的看法。

 

罗马帝国皇帝Marcus Aurelius曾说过,形塑我们的不是经验,是回应经验的方式。

 

情绪会因为身体肌肉的紧张而不同,这就叫具身情绪。比如说你坐得很直,就会感觉有精神,弯腰驼背的时候,精神就没有了。

 

再比如,愤怒的情绪会因为咬牙切齿而被强化,同时,愤怒的情绪又可以因为被压抑下去而软化。这被称为脸部反馈假说。肉毒杆菌可以压抑忧郁症的症状,就是因为它可以减少皱纹和愁苦的表情。

 

▍男女之间为何争吵?

 

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认为基本上有两个原因造成愤怒:

 

1. 心理压力太大,自己承受不了,所以要发泄出来。

2. 权益受到了伤害,比如明明是我的,为什么你把它拿走了?

 

男女在观念上的差别,影响生活习惯,是造成争吵的主要原因。而且,人的观念受原生家庭影响很大,改变一个人很难。

 

我结婚48年,母亲教我,在洗衣服时,口袋要翻出来,里面不要有卫生纸一类的东西。可我的先生和我来自不同家庭,他妈妈没有这样教过他,于是到现在,只要我先生一洗衣服,洗完以后就发现什么都有,糖纸,U盘,零钱。结婚前二十年,我曾经试图去改变他,后来作罢,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现在觉得其实也无伤大雅,尤其U盘质量那么好,在洗衣机里滚了45分钟,捞出来插进电脑依然如初。

 

另外,有些男性结婚后发现,太太每天喋喋不休,耳根不得清净。太太抱怨说先生回家,电视一开就跟木头人一样,有听没有见,有叫没有应。这里面最大的差异在于大脑

 

男性通常每天讲7000个字,女性讲2万字。而这7000字,男性在办公室讲完了,回到家就一句话也不想说。女性在家里带小孩,“宝贝,乖,吃饭饭,睡觉觉。”这种哄孩子的话,在太太眼里不叫讲话,她其实还有2万个字的心声,要在先生回家的3个小时里讲出来。这么多,如果没有拼命讲,怎么讲的完呢?

 

情绪如何帮助我们决策?

 

那么,情绪如何控制或者调整呢?杰出企业家W·克莱门特·斯通曾说,如果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感。我们要用理智来指导决策。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

 

下面是四堆扑克牌,翻到不同的牌,赔钱的概率和金额都是不同的。测试者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只知道自己要赢尽可能多的钱,于是开始随机摸牌。大概两、三次以后,他们心中就开始有一个感觉:AB这两种牌不太好,得摸CD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AB不好,只知道在皮肤电测试中,摸AB的时候,冷汗就会出来,从而改变导电能力,使指针跳起来。

 

这个实验说明,身体率先“知道”不利情况,并且意识中并不知道,这就是直觉

 

而且,我们还发现,当病人前脑受损时,情绪的讯息就无法送到大脑中去处理,他就无法通过这个实验。这说明,一个人如果没有情绪,就无法做出判断和决策。

 

事实上,大脑做决策时,会有以下特性:

 

1.     内外平衡,大脑有个“解释者”

 

大脑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内外平衡。所以,大脑左脑前区有一个解释者:

 

外面讯息来了,就赶快给他做个最合理的解释,解释不了,找一些东西来补充,将自己的行为和感情合理化,以求达到内在的认知和外在刺激的平衡。

 

2.     行为先于意识,自由意志可能是个错觉

 

还有一个实验是刺激试验者的皮肤,刺激下去之后,就会产生激发大脑皮层的电脉冲。在20ms时,电脉冲就向大脑送去,到达意识界时整个过程需要500ms。但在20ms时,这个电脉冲会刺激到周围的神经,于是开始组织身体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的身体就已经有反应了,但在500ms时才会意识到。

 

这说明什么?

 

行为先于意识,而自由意志很可能是个错觉,它可能只是我们大脑中的一个“解释者”在讲故事,我们以为是我们的心智在做主宰,其实不是。

 

《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情感和理性不是对立的,情感是理性演化的结果。有了感情,理性才能够做判断,而且感情并不是意识界的感情。在意识之前,大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怎么把握情感和理性的平衡呢?我们常说,大的事情——listen to your heart (听从你的内心),小的事情——listen to your head (听从你的大脑)也就是说,不重要的事情,大脑会告诉你怎么去做,日常生活里,我们都是靠它。而那些会影响你一生的重要事情,要问你的心,它会告诉你该怎么做。

 

所以,在情绪不受控制时,我们要铭记三条原则:

 

1. 建立同理心,理解别人情绪背后的深意

2. 情绪是连锁反应,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3. 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先从自身找原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