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导入 “最近我们公司新招了两个女大学生,但她们在这些日子的表现实在太让我失望了,我真的想替她们的父母狠狠打她们几个耳光……”近日,成都一位名叫“虾丸”的网友在网络论坛上发帖,狠批公司新人的工作能力和处事态度。此帖一出,立即引来众网友对80后“职场新人”这一角色的热烈讨论。不少网友认为,80后大学生踏入职场后,表现大都差强人意。甚至“一届不如一届”。
今年7月,又一届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成为职场“新鲜人”。悠闲的校园生活方式被紧张的职场打拼所代替,使这些职场新人面临着巨大转型压力。经过几个月的摸爬滚打,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手忙脚乱,可能备受冷落。或许在不经意间,一些行为甚至被列入“黑名单”,成为前辈眼中的“职场克星”。
经调查发现,工作环境需要适应、同事不太友善、所学专业不为所用等都成为职场新人目前最苦恼的事。而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缺乏沟通意识,又成为横亘在职场新人面前的主要问题。
80后的表现
太懒散 职场“老鸟”看不惯
数据切入截至昨日,调查数据显示,此次在针对用人单位以及职场“老鸟”们的分组问卷调查中,有83%的单位里有新入职的应届毕业生。认为这些新来大学生的表现“勉强过关”的占48.39%,“比较令人失望”的占32.26%,仅有19.35%的认为新人们的表现“非常好,超过预期”。
然而,新入职的大学生们最令用人单位感到失望的行为就是“实际操作能力不强,比较懒散”,此选项占总票数的64.52%。其次是“缺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意识(22.58%)”、“知识面窄,技能单一(9.68%)”、“没有虚心求教的态度(3.23%)”。
做事拖拉 缺乏责任心
张茜是成都紫荆北路一家房地产营销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她称公司近期新招聘的几个大学生,表现不太令人满意。几个大学生都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女孩子,平时聚在一起喜欢“唧唧喳喳”,虽然对领导、同事很会讨好,但对布置的工作却没有时间概念,经常拖拉。
人事助理小王聪明伶俐,活泼开朗,一开始很讨大家喜欢。但两个月后,一些毛病就暴露出来。一次,小王被安排在3天内做一份“员工入职流程表”,结果小王每天上班时都是忙着上网泡论坛,或者拉着同事闲聊,丝毫没就制作流程表的技术问题向上级请教。5天后,小王才“交卷”,而且这份流程表连结构都有错。面对领导的质疑,小王丝毫没觉得自己有何不妥,反而认为:“我是新人,本来就不会做这个。能做成这样,也算不错了。”
眼高手低想身居要职
在调查中,几乎所有的用人单位都认为,80后大学生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过去在学校里表现较为出色的人,一旦进入职场,更难沉下心来做事。
市内一家通信公司工作的小吴就认为自己被单位“大材小用”了。小吴是市内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学校是有名的“才子”,同时是学生会主席。可他到了新单位后,发现自己没有那么“吃香”了。工作近一个月来,除了接电话、开会、收发传真等基本工作,他没有得到任何展示自己的机会。小吴认为,部门里很多同事在大学里成绩一般,论交际能力、才华根本比不过自己,因此他很烦恼。
小吴公司的人事主管宋瑶瑶女士则指出,刚进单位的所有新人必须从基层做起,一方面是让新人充分了解单位的运作情况,熟悉各项业务;另一方面也是单位考察新人、锻炼其能力。但现在很多新人往往自视甚高,一进单位就想身居要职。
80后的心态
不友善 职场“菜鸟”很郁闷
数据切入在针对80后职场新人的调查中显示,他们对于第一份职业的最大感受是“比较失望,完全不是自己所学专业范畴和兴趣范围”的占40.91%,“没特别感觉,关键是积累工作经验”的占36.36%,觉得第一份职业让他们“兴奋”,能开始挣钱”的占22.73%。
而让职场新人们感到苦恼的问题有:工作环境需要适应、工作开展不顺利、同事不太友善、所学专业不为所用等。“郁闷(45.45%)”和“茫然(18.18%)成为一些新人挥之不去的感觉。
同事冷淡 他寡言少语
才毕业的小魏在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中,几乎遭遇了以上的所有难题。小魏所学的专业是国际贸易,今年毕业后,在朋友的介绍下应聘到总府路上一家星级酒店销售部工作。工作中会运用到许多专业操作系统,小魏以往完全没接触过,工作起来手忙脚乱。
但最让小魏感到有压力的是,同事们对他表现得很冷淡。因为按照酒店以往的惯例,凡进入销售部工作的人,必须先在酒店大堂工作一年以上。在大家眼中,小魏是“关系户”,因此都不愿耐心地给他讲解,一旦他出错,又给予很严厉的批评。“我完全感觉不到在学校里,老师、同学的那种亲切。”小魏不知道该如何与同事们相处,因此寡言少语,只顾忙着搞懂酒店的各种专业术语。他还被同事评价为“最不爱开腔的销售员”。
空间太小他频繁跳槽
调查还显示,51.61%的新来大学生会在工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辞职,而认为“可以学的东西已经差不多了”是最大的辞职原因,占去总人数的36.36%。
从学校毕业后,小张就进入一家房地产物业管理公司工作,但昨日记者联系到她时,她却刚刚面试完一份新的工作。“之前那份工作,我觉得能学的东西已经学完了,上升空间不大,所以辞了。”
“对于新入职的大学生来说,真正的学习期其实是半年以上。”宋瑶瑶女士认为,这个“学习期”不但包括业务上的培训,更多的是实现一种心态上的转换,形成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识,频繁跳槽不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他们迫不及待地去找收入更高、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但往往忽略了个人能力的培养。”
心理专家
在校期间要学会“做人”
那么,职场新人怎样才能迈好第一步?四川师范大学心理辅导老师甘露认为,大学生应该从在校期间,就学着与社会接轨,学校也应该注重培训素质教育,以免在毕业后,他们才来匆忙进入“断乳期”。
甘露称,几年的大学生涯,许多学生并没有成长为一个综合型人才,在毕业时找工作才发现自己的知识面很窄,自己的综合能力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在这时开展的一些就业指导讲座,也是临阵磨抢。许多大学生在平时惯于“你说我听,你讲我背”,以应试为学习目的,很少考虑社会需要;在集体生活中孤芳自赏,心高气傲。使他们在求职时必然无法自信,在工作时不能与周围人和睦相处。
她认为,大学生不仅需要记忆和传播知识,更要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思考问题。这就要求大学生改变多年来被动学习的旧习,主动参与社会,使所学知识、技能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