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工作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伴随着艰巨工作而来的挫折感和痛苦使你决定停手不干。我的经验是,工作时的艰辛狼狈比拖延时的惶惶不可终日要好受的多。

    那我们的大脑是从哪里感受到了痛苦,并发出拖延的指令?

    我觉得,这种感受来自于决定开始工作时的不爽。比如包括,(1)阅读网上无关紧要的文章会让我(可能非常小的)增长见识,放弃上网而去工作时会有一瞬间的勉强;(2)同时,负责行为控制的前额叶消耗了能量。

    由于时间贴现现象(宁愿今天拿100元也不要明天才有110元),与其现在耗费心神下开始工作的决心,还不如以后再承受拖延中的焦虑;而将来的焦虑也看上去比现在的工作要舒服一些。

    时间贴现是无处不在的阻碍。我们早已认识到人是愿意做一些短视的交易的,即使抽烟确能增加肺癌几率也不能阻止大烟枪及时行乐。

    之所以拖延,乍一看是上网的愉悦战胜了立刻工作所可能有的郁闷。但我不这么看,就像之前说的,五分钟之后才能袭来的快乐太遥远了。决定放弃工作时,只是被当下的苦恼击垮,接下来娱乐和避不开的重新工作都不在考虑范围内。一旦放下工作——“狠下心来马上停止拖延,给前额叶充满电,下达自律的指令吧,不要再点下一篇文章下一页帖子了”——又是一个太长的指令,我们不知道即时痛苦和拖延下去之间该选哪种。双曲贴现让我们做选择时把一些微小的痛苦放的很大。

    相似的,你可能读着一本平平无奇的书就过了一个小时,而没有去换一本好书,如果你站起身从书架上费力搜寻一本更好看的书你就要马上付出成本,成本明显盈利未知,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蒙受了损失。

    真正的休息过后,人应该精神饱满,上网随便点两篇文章称不上是休息。工作的停滞不前、所带来的沮丧需要我们拥有更强的意志力来面对它,这可以从成功和欢笑中获得。一本好书或是一个刺激的电脑游戏可以带来如此体验,如果你连这样的事也不愿做那就是真的精疲力竭了。

(选自盛心阳光EAP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