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我带着对国外生活的憧憬、对外派工作的期盼从北京出发,经上海、巴黎转机,辗转近两天,终于到达远在南美的波哥大,开始了在哥伦比亚项目的外派生活。
危险四伏的波哥大
波哥大给我的最初印象并不是个大都市,房屋大都是两层的小板房,街道较窄,公路也坑坑洼洼的,很少见到高楼大厦。路上行人熙来攘往,川流不息。直到后来办公室做了安保培训,了解了当地的治安情况,我才意识到了平静背后暗藏的各种危险。
2012年5月17日上午,波哥大商业区发生一起恐怖袭击,爆炸发生在繁华街道,致死2人、致伤39人。袭击距离我们工作的办公室也就几个街区远,真是惊心动魄,当地同事有朋友就在爆炸地附近,不过总算有惊无险。在我离开哥伦比亚两个月后的2013年7月10日晚八点,就在我们所居住的公寓附近,有一个商店遭到四名武装分子抢劫,闻讯而来的警察与劫匪发生激烈交火,击毙一名劫匪,一名警察负伤。外派期间,我几乎每个周末都去那家被抢的商店附近散步,彼时场景还记忆犹新,现在想起来颇有些后怕。
可见,即使是首都,危险也无处不在。好在公司安保措施严密,我在驻外期间也是加倍小心,衷心希望还在海外的同事平安健康。
紧张充实的工作氛围
我在哥伦比亚的工作是开发地质,重点是钻井的地质跟踪和技术支持。钻井地质跟踪听上去容易,实则很麻烦。地下地质情况千变万化,很难预测准确,钻头接近目的层和水平段时,每几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就要重新更新井轨迹和层位预测深度,将水平井的轨迹控制在薄薄的储层内。钻机不停,人也一直盯着,通宵忙碌,直到顺利完钻的一刻。
新井投产前,射孔是很关键的一环。那时,我和当地技术人员一起讨论射孔井段,研究老井生产动态,结合连井地层对比,确定合理的射孔井段,既保证液量不受影响,又能控制含水的上升。经过我们共同研究以及密切配合,新投产的4口井产量均高于预计,而含水均低于预计,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
作为前线联络人,我还要负责北京总部和油田前线之间沟通联络工作,事无巨细,都需认真梳理。由于两地有13个小时的时差,在波哥大的晚上,我基本上都要和北京沟通,发资料、编邮件、接打电话……这些工作,繁琐而费时,我想了很多办法提高信息沟通效率,比如建立钻井、生产和地质油藏邮件组;为北京创建Emerald公共邮箱;应用VPN与北京共享文件夹;24小时手机开机等等,保证需要发送各种资料信息第一时间传递,打通总部和项目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
那段时间虽然忙碌,但很充实。听到我跟踪的井生产出石油,看着我协调的事情顺利完成,亲历哥伦比亚的产量再创新高,我不仅感到了满满的成就感,也为自己在这其中出了一份力而感到小小的自豪。
热情贴心的当地朋友
哥伦比亚当地员工对自己负责的油田都特别在意,不常与他人分享资料等。刚来到哥伦比亚正值P-1井开钻,我和当地同事Jhon一起跟踪这口井的钻井地质情况。最初他对我有些抵触,很多时候不认可我的观点。我就主动和他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经常是他发一个地质跟踪情况,我也发一个地层预测,双双忙到凌晨。由于知识结构和技术方法不同,我们的预测经常不同。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实际证明,他慢慢认可了我的研究成果,我也从他那里学到很多独到的方法,在相互学习和微妙的较量中,Jhon也成了我在当地最好的哥们儿。熟络以后,他怕我在异国孤单,经常在周末热情地邀我去逛街,到他家中聊天做客。
地质师David是一个很开朗活泼的胖男孩,特别喜欢吃,我们笑称他为“功夫熊猫”。有次早餐聚会,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水饺,当地员工都很喜欢吃。尤其是David,吃完后一直要求我再给他做。于是,我就邀请他和他女朋友一起去我的公寓,手把手教他如何做水饺,大家边做边聊,很开心。后来他也热情地邀请我去他家做客,当我吃到他妈妈亲自准备的各种当地食物时,深深地感受到了哥伦比亚人的热情和慷慨。
后来,我一有时间就主动和当地员工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发现当地员工大多不会地质建模,而他们之间是不会相互教授技术的。我就尝试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创建模型,调整参数,教他们使用软件的技巧。同事Carlos经常一上午找我四五次。中方员工们主动、无私的帮助,换来的是真诚、亲密的朋友。地球物理师Mercedes和老地质专家Edgar也都分别邀请我去他们的家里做客,在这种真诚的沟通和互动下,中外同事间的隔阂慢慢融化,大家变得亲密无间,数据资料的分享更容易,工作效率也更高了。
平淡而简单的生活
在哥伦比亚的生活很平淡,甚至有些单调。工作之外,剩下大把的时间,如何度周末更是令外派员工最头痛的事。我一般是安排自己学习,弥补工作中发现的知识漏洞,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练习英语,攻破语言难关。每个周六的下午,我们中方员工就聚在一起打篮球,锻炼身体。由于场地和时间固定,慢慢地吸引了很多其他中国公司的同胞也来打球,以球会友,同样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们成了朋友。
万圣节是当地很在意的节日,而我们中方员工却没什么概念,不知道如何庆祝。当地员工非常贴心,提前为我们准备好特色服装,给我们介绍节日背景,还邀请我们一起参加万圣节热闹欢快的歌舞活动。
还记得2012年的元旦,中方员工一起包水饺,每个人做一道菜,一顿地道的家乡菜让大家虽然身在异乡却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情,忘了此时身在他乡的遥远与孤独。
2013年5月,我结束了外派生活回到北京,回想和大家一起共同奋斗的一年半时间,记忆中那些风风雨雨、那些温暖感动,依然使我心潮澎湃。难忘加班时,大家的紧张忙碌;难忘一口卡钻时,大家紧锁的眉头;难忘一口井测试自喷两千多桶时,大家脸上由衷的笑容。岁月如歌,让我铭记的不仅是这些熟悉的面孔、精彩的瞬间,更是在海外事业拓展时加深的认知和宝贵经验,这些珍贵的财富将伴随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