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我校从2002年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初一年级已经被七年级代替了,本人有幸参与了七年级的教学工作,首次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一缕缕春风的清新,新教材的变化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所以我们在经历各次新教材培训同时,还进行实战教学演练以后,清楚地认识到;①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舞台。②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③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④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特征,那么新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从实施课改两个学期的情况看,在这个问题上,总的来说,从领导到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局面,注意启发深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角色。有的教师的实验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这是主流,必须给予充分的肯定。但是,我们同时还必须承认,成功者不是很多。即使是成功的教师也不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还不能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程度。归结起来,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从课堂的时间分配上,仍然存在着教师占用的时间过多,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过少。甚至有个别教师还在满堂灌或拖课现象;
(2)从课堂的活动空间里,教师活动仍局限在讲台上还没有真正从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学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难有表现自我的活动空间;
(3)当堂的教学效果,全班学生是否大多数都已理解、掌握?有多少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把握?是否体现面向大多数?教师心中无数。课堂里只满足于对学生的集体发问“是不是”、“是”、“能不能这样”、“能”、“或是”“不能”、“可不可以”、“应该可以”等等这种机械回答;
(4)让学生围绕教材的重点,发散式的思维与发问,还没有落到实处,一堂课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极少,甚至根本没有机会;
(5)把课堂还给学生,流于形式,做表现文章。一进入课堂,看到的只是学生课桌椅排列形式的变化。授课的形式“江山依旧”,体现不了这种变化对课改有何意义,甚至影响到学生对老师正常讲课堂,板书的视线。
①教案化:突出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唯教材、唯教参、唯教案上,教学中这样的 “三唯”现象,可以说是普遍的。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a、现有的考试制度。b、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c、现有的教研制度。d、现有的教师教育制度。②模式化:其表现在教学结构和教学行为的模式化,也就是说不论什么课型、学科,清一色地运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即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解新知识,练习巩固,布置家庭作业,教师把教学程式化了,我们知道教学需要模式,但教学切忌模式化,用唯一的来替代多样的,肯定不会教好书。③单一化:表现有三个方面,教学目标上的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单一化和活动角色的单一化。具体表现在每一堂课和每一具体的教学行为上,目的和目标,理想和现实,观念和行为之间的脱节,判断一个学生学业水平,评制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主要还是通过考试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而我们现在,不管是讲授,还是讨论,不论是班级学生多,还是少,清一色地都使用几何图形排列的课桌椅形式,这样的狭小空间中,学生日复一日地从事着单一化的学习活动,厌学等情绪也就难免会滋生出来;在课堂上只能看到教师和少数学生的声音,缺乏大多数学生的真正参与活动。教师的 “独脚戏”式的表演几乎成了所有课堂中最常见的一幕。
课堂教学存在着上述的等等问题,说明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人翁精神还远没有到位。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深长如何进行角色的转化?实实在在把课堂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天地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为要学,会学的主翁?这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大家者在探究之中,没有完整、成熟的经验,下面就我个人对政策的理解,及工作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为什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学校办学目的是什么?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古往今来的科学知识,为他无今后步入社会,走上人生旅途扎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是因为有学生的存在与需要,才有学校,教师存在的必要。这就是揭示课堂里主体与客体,外因和内因的相互关系。过去的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坏,教师承担大部分的责任。学生学得好,是教师会教,功劳归教师;学生学不好,责任全在老师身上,是老师不会教,深长完全受控于老师。这种本未代倒置的师生位置,严重压制了学生智能的开发,堵塞许多学生成才的道路。这次课改,提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发挥深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成为追求知识的主人。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领导和教师的认识必须真正到位,绝不能含糊,这样把课堂还给深长才有牢固的思想基础,实际教学过程中才能高度自觉。
第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对每位参加课改的老师来说,确实是一门硬功夫。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在于他无与成年人相比,有其不同的特点,他们年纪小,知识对他们日后的作用是什么?许多学生没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自觉追求知识的欲望不强。在课改过程中,许多老师课前布置的预习,学生当耳边风。这耳进,那耳出,不当一回事。不认真按教师布置进行预习,有的深长根本没有预习。第二天上课,教师围绕预习的内容,要让学生自答、自释,则无法进行。教师只好重复旧的教学法,以教师的讲为主。有的学生因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法,对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不习惯,不适应。有的学生爱面子、胆子小,在老师鼓励发散思维过程中,不敢辩论,不敢发言,不敢交流,不敢实践,至使课堂冷冷清清,这使老师只好回到传统的教学法,自导、自演,独讲独释。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一名课改的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生理、心理,针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方能达到预定的课改的目的。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进行的主导作用不能否定,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三,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我觉得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吃透教材,牢牢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学会弹知识钢琴,而不是面面俱到,主处不分。让学生自学了半天,还不知道应该学什么?学到了什么?丧失了学习信心。
(二)要提高自学的兴趣,特别要注重知识点与现实的社会现象和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我现在学的这些知识将来是有用的。避免学生为学而学,学无目标。枯燥无味。比如,政治课有一课讲到我们从小必须培养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力的问题。意志力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书里举的例子是居里夫人,就是有坚强的意志力,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百折不挠,最后发现了镭的化学元素成了一名著名的化学科学家。如居里夫人是谁呢?她离开人世时间已久,二她是外国人,离我们太远,如果照本照科,学生的记忆,不会太深。如能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其他资料如便举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及其恶劣的环境中就是靠坚强的意志力,以革命大无畏的精神,战胜“三大敌人”,建立人民共和国的例子。还可以例举深长的父母有的是产品推销品,在处地人生他不熟推销,找到了顾客,但被拒绝。因为他有坚定的意志力,一次不行,第二次,第二次不行,第三次,第四次,最后产品推销出去,这就是意志力的威力。还可以例举用意识力战胜疾病,克服学习上存在的困难等例子,让学生在这些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这样,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教师的授课与解释,与学生自学、讨论、发言、实践、操作的比例要适当,要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深长去思考,解惑,实际操作。严防教师包办代替,满堂灌。
(四)课堂是班级所有学生共有的学习场所。每个学生都享有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提高的权利。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者,应面对全班全体学生,分给进行知识点的讲座,以优秀的学生带动一般的学生,教材的要点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深长相互启发,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与提高。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革,是值得各科长期坚持与实践的好办法。当然也不是每一堂课教师非这样做不可,这就得根据教学过程的需要而定。
(五)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驾驭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按自己的爱好,对深长实行有偏向性的教学。比如课堂里总是提问那几个自己认为较好的学生。而应该面向全班学生。重点是要关注那些学习较差的深长。要让他们也有发言的机会。在这些发生在身边、摸得着、看得见的实例,觉察到意志力的重要性、实用性,而产生学习的极大兴趣。
(六)为了让深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成为深长求获知识的最佳场所,一定要努力改革过去那种刻板式的,你教我听的教学模式,做到老师讲,深长动脑相结合,静与动相结合,知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课堂与室外相结合,盘活课堂教学形式,最在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成为深长驰拼知识的大舞台。(来源于教育手拉手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