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待反抗的孩子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会经历逆反期,这个阶段孩子的反抗行为特别强。父母说东他偏说西,不让他干的事情他偏要干,面对此现象,家长们千万不要着急,因为反抗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孩子的这种心理。 
  一、孩子反抗行为的分析
  怎样看待孩子的反抗行为呢?家长看到孩子这种表现,特别生气,觉得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孩子,真是倒楣。其实,孩子有反抗行为并不稀奇。心理学家认为,3岁幼儿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3岁孩子几乎是与"反抗"连结在一起的。这期间的幼儿
正意味着人生第一次"危机来临"。此期间孩子不管什么事都要反对,无论叫他做什么,他都说"不";即使自己喜欢的事物,只要别人先说或先做了,他就不高兴。
   家长对这类"反抗"要有正确认识,孩子并非故意反抗,他们是有理由而反抗的。1~2岁时,体力逐渐增强,到3岁时许多事情都可自己做了,他希望把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但却被压制着因而反抗;2~3岁幼儿有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想法",想把他们的"意欲"表现出来,但常被父母阻止和责骂,孩子的想法被成人社会的"规范"压制,所以他不得不反抗。欲求不满足,常会以哭、嚷、生气等方式表达,这是大人常常认为孩子太任性。这时候的孩子就这样困扰在自己的意欲与社会规范的矛盾中,仿佛像个"小大人"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反抗行为是孩子必须经过的阶段,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后容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心理学家曾在2~5岁儿童中挑选100名反抗性较强者,以及100名几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前者有84人意志较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和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后者仅有少数人意志较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作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要生气,不要急躁。

  二、怎样教育反抗行为强的孩子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教育反抗行为强烈的孩子呢? 

   教育孩子安然度过这个反抗期,原则就是顺应孩子这一时期发展"自我"的意识特点,只要这样,孩子的反抗便会自然地逐渐消失。如果强迫压制他的反抗,便可能长久蕴藏在孩子心里,甚至终使孩子一辈子成为"反抗儿"或"懦弱儿"。因此,对孩子的反抗行为,要多加以正确引导。
   1. 让孩子完成一件事情
   "自我"心理使孩子什么都要自己做,只要情况许可,应尽量使他"如愿以偿",鼓励孩子把一
事从头到尾做完,即使成效不好,也要夸他几句。3岁孩子能把一事做完全是了不起的。例如穿鞋着衣,穿外套等均可训练。
  2. 让孩子帮忙做事
   家长可让孩子帮助做简单的事,如"抹桌面",虽然孩子不能把桌面抹得非常干净,但也要允许孩子去做。家长要注意他们尚不太关心做事是否完美的特点,例如,孩子戴歪了帽子,根本不愿意大人把它矫正过来,他做的事,很不愿意大人重新再做一次。孩子因为尝到自己可以同大人一样做事的满足,就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良好情绪。
  3. 凡事都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

   不管做什么,家长要尽可能尊重孩子意见,不要过分干涉他,让孩子自己来。有些事情明知孩子不可能做得好,也让他去体验一次。例如:此期幼儿尚无"大小观念",但有时却会吵着要把大洋娃娃装进一个比娃娃小的盒子里。成人不要一下就说"这样不行",还是让他自己去试装一下,等他试过后就会"知难而退"。
   这些方法并非讨好孩子、迁就孩子,而是细心地启发。不要用压制他们来度过"反抗期",而是尽量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不用通过"反抗"也能表达自己的"独立意志",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便会有很大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