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的孩子比爱其他人容易”这个观点符合进化论。通过交配将DNA传递给下一代只需要短期的喜爱和关注。但是,抚育后代则需要多年的奉献。天性让父母能轻而易举地爱他们的孩子,从而使奉献变得容易。
虽然舐犊之爱明显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但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却不那么清晰。爱的核心原则可能适用于此:我们的爱源于对孩子善与美的认可,这是生命的奇迹和辉煌。年幼的孩子是天真和纯洁的化身,让我们有培养和保护的冲动。和子女共处的时光让我们能发现他们的独特之处,增强我们的舐犊之情,催生强烈的依恋感。
可以想象,从孩子的模样和言行举止中发现自身的影子,会进一步加深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感知让父母从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善与美。这也传达了生生不息的感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不朽。“在我们死后,生命的一部分会延续”,这种想法在潜意识中促进了舐犊之爱。正如柏拉图所说:“通过孩子,我们可以参与未来。”
舐犊之爱常被说成是“无条件的爱”的典范。“无条件的爱”这个概念常会带来困惑,因为在最纯粹的意义上,爱总是无条件的。在此观点中,爱源自于一个人的本身存在,而不是取决于此人的行为举止。然而,对大多数人来说,爱的能力需要在他人身上发现善与美,而如果善的意象破灭,那么爱就不会长久。对父母来说,子女的善与美的意象牢牢地扎根在其心中。一个孩子就算做了十恶不赦的事情,父母却可能依然爱他。
与爱本身不同,我们在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关系中,会假定喜欢是相互的。在一段恋情中得不到爱,是结束这段关系的正当理由。相比之下,尽管我们希望子女能回馈我们的爱,却不会将之作为我们爱他们的条件;就算他们没有回馈我们的爱,我们也不会和他们断绝关系。因此,我们与子女的关系就是无条件的爱的关系的典范。
《爱的重建》
这并不意味着尽管父母对子女的爱不会动摇,他们的情感就不会变化。不管是在孩子调皮捣蛋训斥他们时,还是在孩子达到我们的期望而奖励他们一个吻时,在这些时刻,我们对他们的爱实际上并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但我们表现出的情感可能大不相同。
子女们往往要在很久之后才会意识到,原先他们所认为的父母有敌意的行为和规矩,比如禁止晚上外出,其实是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出于对其安全的考虑。然而,重要的是,我们要向孩子们传达:即使我们没有一直表现出爱意,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支持绝对是无条件的。
这点描绘出了情感表达和爱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情感表达可以反映出我们当时的心境,或者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是一种暂时性的状态。与之相比,爱是一种持久性的状态,尽管爱的目标是所爱之人的幸福安康,却可以用多种方法表现。虽然孩子们有感知的能力,但是我们也要尽力确保他们明白:我们对他们的爱确实毫无条件,不会因为他们的表现而动摇。
如果我们没有建立好作为成年人的自尊和自信,对爱没有成熟的理解,就还没有充分做好为人父母的准备。因为孩子们很清楚我们的心态,我们的挣扎和不幸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即使我们没有动力为了自己去解决这些个人问题,出于对子女的爱,我们也该努力去做。
理想情况下,在考虑生孩子之前,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足够成熟,能否提供一个充满爱的环境?尊重自己,尊重伴侣,对彼此都有强烈的信心,有助于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健康的基础。与我们的伴侣建立长久、稳定、幸福的关系也是一个明智的开始。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我们应该有信心,伴侣关系至少能持续到子女长大成人。我们知道,孩子的适应力强,恢复力好,那些在糟糕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人,以后仍有可能获得幸福。然而,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体验过爱,学会如何去爱就会更加困难。
在无条件的爱中成长,能让孩子建立自信,帮助他们过上自己的生活。反之,缺乏爱的支持,可能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没有安全感。莫西阿努姐妹的案例说明了父母的态度对子女人生观的影响。多米尼克·莫西阿努是一名出生于罗马尼亚的体操运动员,奥运金牌得主。她在26岁时发现自己有一个妹妹,名叫詹妮弗·布瑞克,出生时没有双腿,后来被送去领养。詹妮弗和养父母一起长大,尽管身有残疾,她也擅长体操。虽然姐妹俩都是杰出的运动员,性格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点,但是多米尼克注意到一个明显的区别:詹妮弗做任何事都充满信心,而她,却和她的另一个妹妹克里斯蒂娜一样,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在成长过程中,詹妮弗得到了许多鼓励和支持,而多米尼克和克里斯蒂娜则觉得“父亲打压了她们”。她们都极为出色,但是詹妮弗,尽管身有残疾,对自我的评价和对自身成就的感觉却远好于她的姐妹们。
(左)多米尼克 (右)詹妮弗
我们应该尽力为子女提供他们最需要的东西——爱他们,尊重他们的个性。父母把自己的目标强加给子女(可能源于我们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或者想让他们出人头地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些都是有害的。我们应该希望他们在生活中,能达到他们自己所定义的成功标准,并能接受他们对成功的看法可能与我们大相径庭。
许多父母的出发点很好,所作所为也是出于一番好意,却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疾病。因为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理念,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卡里·纪伯伦的诗歌《孩子》优雅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你们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而非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栖息于明日之屋,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无法造访的地方。
可见,爱是一门艺术。尽管我们影响不了孩子能否成为火箭专家或者电影明星,可是我们对他们在成年后获得幸福和维持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