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已过,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稍不注意,人就容易生病。夏秋换季,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心理保健——谨防“悲秋”
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往往使人触景生情,诱发消极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
“悲秋”的产生有一定的生理原因,入秋后,由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降低,褪黑色素会有较多的分泌,这种激素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而且,在阳光不足时,松果体激素也分泌较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因而心情郁郁。所以,换季期间要注意心理保健:
1. 加强日照和光照。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减少秋季抑郁病人的抑郁情绪。暖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体上,心情也会晴朗起来,不过要注意避开紫外线强的时间段,以及做好局部防晒。
2. 增加B族维生素能我们减轻秋季抑郁。复合B族维生素、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粗粮,谷物和蔬菜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平时可多摄入,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
3. 登高望远,锻炼身体,是抵抗“悲秋”有效的办法。秋日气候宜人,是爬山的好时节,登高望远,开拓胸襟,心里的郁郁之气也随之而出。除此之外,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游泳等;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
二、起居养生调整
注意温差的变化
入秋后,早晚温差较大,易让“秋病”入侵。应注意起居作息的调整,早晚需要保暖,平时出门可多带一件外套,以防不时之需。同时不要用凉水冲澡,以防感冒和诱发关节疼痛等疾病。
睡前泡泡脚
注意脚的保暖,鞋袜宜宽松、舒适、吸汗。若脚部温度较低,睡前可以用温水泡10-15分钟,泡脚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泡完脚后,做几分钟的脚底按摩,让身体充分放松,帮助你快速入眠。但要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不宜泡脚。
秋季进补
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虚,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少吃西瓜、梨、黄瓜等果蔬。天气逐渐干燥,饮食上宜润肺,可多吃乌鸡、猪肺、银耳、蜂蜜、芝麻、藕等。同时可增加些薯类食物,包括红薯、马铃薯、山药等,能增强肠道蠕动,通便排毒。
如果你有关于健康方面的咨询,可预约EAP专家,他们会给你“一对一”专业咨询。
EAP可为您提供以下方面的咨询服务:情绪压力、亲子教育、家庭关系、职场困扰、健康咨询、法律咨询、疫情影响等。